2020年03月12日
第A04版:专 版

奋力创建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

本报通讯员鲍安平 本报记者李邦军

明湖文旅项目

阳春三月,从琅琊山脚下到滁河岸边,绿色的枝条随风摇曳,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无论是村庄、厂企,还是城市街道、街心花园,漫步滁州,移步皆景,一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滁州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和“十百千万”串珠成链行动,发展“三树一苗”特色产业。在这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我市早谋划、早行动,坚持疫情防控和春季造林两手抓,两不误,目前已经完成人工造林13.58万亩。未来,将进一步增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做到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宜,为滁州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薄壳山核桃

麻栎人工林基地

杜仲

精品苗木基地

▶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共享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初春时节,站在皖东最高点举目望去,皇甫山郁郁葱葱、满目苍翠,旖旎风光和清新空气让人陶醉,一片片新绿让大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以实施林长制为总牵引,以落实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抓手,先后出台《滁州市林长制工作方案》《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滁州市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注重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制约我市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林业发展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林长要履职、履职要见效、效果要显著”要求,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强化考核、压实责任,聚焦“五绿”,实施“五化”,扎实做好林长制改革各项工作。据了解,全市建立“一林一档”3166份,修订完善“一林一策”规划1671份,落实“一林一技”258名,“一林一警”524人,“一林一员”28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选聘的生态护林员248人,成立群众性护林组织1033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

“全市森林面积7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86%。蓄积量193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470亿元。2019年,争取中央资金1.39亿元,省级资金0.54亿元,全省第三位……”一串串数字背后,见证着绿色滁州的成长。2019年,我市紧紧围绕林长制改革年度工作要点,紧扣“林”的主题,紧盯“长”的关键,紧跟“制”的保障,夯实“治”的落点,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不断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共享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全市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安徽省打造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布局,谋篇布局林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修复,推动绿色滁州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生命共同体。目前,正持续推进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地修复等生态工程,实施明湖文旅项目、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金牛湖新区、女山湖保护区,滁河风光带、清流河、江巷水库等建设治理工程。

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等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探索对非林地上栽植的林木发放林木所有权证。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林木所有权证297本,抵押贷款1.2亿元,有效解决了经营主体贷款无抵押物问题;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开展“五绿兴林劝耕贷”和“皖林邮贷通”业务,全市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探索创新“一场两制”、事企分开,实现经营性收入1.36亿元。

持续实施“十百千万”国土绿化串珠成链行动。实施江淮分水岭增绿、石质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圩区农田防护林提升、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和现代林业示范区等创建行动,2019年,完成造林24.44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0.65万亩,四旁植树折合6.39万亩,封山育林7.4万亩。全椒县结合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慢城旅游规划,打造出一条西部山丘区55公里串珠成链美丽风光带。

持续发展“三树一苗”等七大特色产业。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和精品苗木“三树一苗”面积140万亩。薄壳山核桃产量120余吨,占全省2/3。建成省、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37个, 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1家,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22个、省级家庭林场4个。全椒县长林公司林下套栽薄壳山核桃嫁接苗140万株,产值超亿元;美心园林标准化培育精品苗木9600亩,年产值1.5亿元。明光驭景苗木公司培育娜塔栎等彩叶精品苗木5000亩,产值2.5亿元。

持续改革创新,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 2019年11月29日,滁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网格化护绿、项目化增绿、信息化管绿、产业化用绿、市场化活绿,确定19项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着力建设江淮分水岭生态保护样板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创新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先导区,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滁州样板。以全椒西北部、南谯西部为主,建设百万亩森林生态康养基地;以明光东南部、来安西北部为主,建设百万亩森林生态产品基地;以定远西北部、凤阳南部为主,建设百万亩森林生态屏障基地。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皖江城市带“绿色之翼”

长江之滨,松涛澎湃;淮河之畔,银杏鎏金;醉翁亭旁,佳木繁荫;阳明祠外,风光旖旎。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滁州森林生态体系已具规模。未来,滁州将进一步增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开启现代林业发展新征程,当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

截至2019年底,我市森林面积717万亩,森林覆盖率35.8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44%,绿地率3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88平方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定的40项指标均已达标。

围绕打造“江淮绿色门户、醉美山水亭城”发展战略,滁州充分挖掘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和文化特色,编制印发了《滁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滁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一核、两轴、三网、四极、多点”的森林城市总体布局,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全面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稳固的森林保障体系。全市拥有5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

坚定绿色理念,建设绿色滁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市委书记张祥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继伟,多次深入国有林场、造林绿化现场、林业产业基地等地调研,指导林业改革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创森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先后召开多项专题会议,全面推进创森工作开展,着力构建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常绿常青的森林城市格局!

实施绿色行动,创建森林滁州。把“创森”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扶贫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富民之路。着力实施百万亩森林增长等八大工程,聚力发展林业七大产业,重点培育 “三树一苗”。全市创成省级森林城市7个,位居全省第一;省级森林城镇73个,全省第一;省级森林村庄433个,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700公里;全椒5.2万亩果园化、高质量栽培的薄壳山核桃基地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碧根果之都”;南谯30万亩短轮伐期经营的麻栎林是全国最大的人工麻栎林基地;全市60万亩的苗木花卉是全省三大苗木花卉基地之一。市中心城区建设各类公园、游园,打造了一批绿化精品工程,做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形成“林城相依,林人相融”的城市森林格局。

承载绿色梦想,成就生态滁州。举办森林之窗、创森杯演讲、爱鸟周宣传、创森主题征文、“我知晓、我支持、我参与”万人签名等创森宣传活动,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和满意率均超过95%。适龄公民以各类形式参加义务植树,建设各类义务植树基地612个。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保持在90%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92%以上,全市277棵古树名木全部得以保护,“植绿、爱绿、护绿”已成为滁州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市涌现出一批爱绿护绿典型代表,皇甫山林场职工高青旺一家四代接力植树护林60载,6万亩荒山变林海;高青旺荣获“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入选2019年“诚信之星”。

▶统筹防疫造林“两手抓”

建设“江淮领秀 醉美滁州”

运苗、栽树、填土、浇水……初春的滁州仍带些寒意,但在林业植树造林一线,一幅幅忙碌的火热场景分外动人。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林业局统一要求,坚持春季造林和疫情防控两手抓,努力做到两个责任一起扛、两个胜利一起夺。截至3月11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3.58万亩,占任务13.5万亩的100.57%。为创成国家森林城市,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垫定基础。

2020年是我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决胜之年,是加快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的关键之年。面对疫情严峻形势,滁州市坚持攻坚目标不动摇,今年将完成营造林92.4万亩,其中成片人工造林13.5万亩,封山育林7.3万亩,森林抚育68.4万亩,退化林修复3.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镇6个、省级森林村庄35个。

入春以来,市县乡村四级林长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指导植树造林、森林防火、野生动物管护、疫木除治等林业重点工作。2月20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春耕备耕电视电话会议,对林业六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市区闻令而动,迅速贯彻落实。

我市充分发挥林长制改革作用,依托“五个一”服务平台,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宣传引导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种苗调剂到位。市林业局于2月24-27日,安排8个技术指导组,分赴8个县市区和6个国有林场指导植树造林等林业重点工作,督促各地坚持疫情防控和春季造林“两手抓”“两不误”。全市发布林业生产服务信息190条,摸排造林主体1380个,落实复工14220人,大型机械154台,办理通行证19张,协调解决医用口罩4.3万个,监测设备142件。

8个县市区均出台优厚的林业奖补政策。天长市对连片100亩以上的薄壳山核桃造林及森林长廊建设五年奖补每亩达4000元,吸引16家企业大户发展薄壳山核桃8330亩。定远县薄壳山核桃实行一事一议,每亩补助2400-4000元。加快财政资金下拨力度,积极做好融资服务保障,全市提前下拨财政资金1533万元,帮助造林主体融资服务22笔,贷款6533万元。

通过抓大户、带农户、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和精品苗木“三树一苗”产业。打造薄壳山核桃特色小镇3个,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35个,面积4.8万亩。流转贫困户土地1800亩,带动贫困户就业2608人。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造林主体在抓好防疫的前提下,尽快复工复产。林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植树造林,动员“林老板”、苗木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抢抓晴好天气,机械化、分散式作业。

针对企业用、运苗难问题,做好苗木供求信息发布和余缺调剂,坚持就地供苗、就近调剂调运。全市通过微信发布种苗供求信息259条,为林企就近调配优质苗木287万株,林业执法人员检查执法368人次,签发检疫证书280份,检疫苗木4700万株。

全椒现代林业示范区

森林村庄——全椒周洼新村

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

2020-03-1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242.html 1 3 奋力创建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