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王 萍 本报记者张开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逆行者”千里驰援主战场,有更多的人自觉“足不出户作贡献”,但也有千千万万“小人物”,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一己之力,他们都是平凡的“疫”线英雄。张军,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滁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点“垃圾清运工”岗位上,也用无声的付出,书写属于他的不平凡的战“疫”。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张军说,在战“疫”中,我不但可以当一名“垃圾清运工”,还可以做一名“快递小哥”、一名“宾馆服务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干。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刚到集中隔离点时,尚无隔离人员入住,张军被安排在了物资保障组,主要负责外出采购、物资储运和餐食分发,忙里忙外的他,给其他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勤快、有劲。
隔离点迎来第一批“住客”,是一个下雪的傍晚,正急需工作人员在入口处引导车辆时,“我去吧”,是张军洪亮的声音。随后,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张军冒着风雪,与工作组其他同事一起,有条不紊完成了各项操作流程。
被隔离的人员都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其生活垃圾需要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清运垃圾和环境消杀不但是个苦活累活,还是整个工作组里感染风险最高的岗位之一。第一批隔离人员入住后的第二天,因前期低估了垃圾清运、环境消杀任务量,消杀组急需增援。就在大家琢磨谁上时,张军又主动请缨,“我来干吧,反正我来就是干事的!”
这一干就是十几天。随着工作的深入,张军还主动思考,注重总结经验,提出很多较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他的提议下,环境清洁消杀工作不仅完成得井然有序,流程也不断得到优化,分工更加合理。十几天下来,他和同事一起清运了近200箱的垃圾,爬楼几百趟,每次清完垃圾,180斤的他几乎快要虚脱了,却总是自嘲正好减肥。
“能为这次疫情尽一份力,就感到很光荣。”张军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