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8日
第A03版:专题报道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快速推进滁宁跨界一体化发展

张亚滨 委员

去年10月11日,我市与南京市共同签署《南京市人民政府、滁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设立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顶山—汊河”、南谯区与南京浦口区“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标志着我市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融入大江北时代,按下了快进键和关键键。对此,我们建议:

一、快速将合作热起来。建立滁宁跨界合作示范区的互动协调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或联席会议,缓解异质行政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合作障碍。建立市、县部门间全面合作机制,每月定期走访联络,形成部门间的中间对接、联通。倡导乡镇间经常走访联络,主动对接相邻乡镇或开发区,建立最基础的合作联谊关系。在两地间开展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和定向培训。

二、快速将方案定下来。制定滁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让框架协议变为工作方案,形成具体推进的“指导手册”和“操作指南”。编制滁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提出有利于促进滁宁开放合作发展的产业、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措施。市级层面也可出台先行先试,相邻滁州经济开发区、苏滁产业园国家级产业园辐射共享政策,引领示范区建设。

三、快速将项目动起来。产业协作“一条链”,围绕“总部研发在南京,生产制造在滁州”的产业链合作机制,重点瞄准江北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级产业,招引一批围绕台积电、长春华普、博郡新能源汽车等龙头和引领性企业的生产配套企业。交通设施“一张网”,公路方面重点推进104国道汊河大桥、滁河大桥等跨界交通项目,启动打通市际“断头路”专项行动,推进宁滁城际铁路南京段开工。水路方面推进宁滁港航资源整合,共治共保“一江水”。公共服务“一卡通”,引导和支持宁滁两市的医院、学校、文化场馆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合作。

加快平台公司转型升级

李晓斌 委员

新形势下,加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既是顺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组织力量,强化协调机制。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协调机构,各相关部门全力支持配合,推动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

二、推动分类重组,着力整合资源。针对当前平台公司规模较小、相对分散的现状,应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配置。通过整合分类注入平台公司,提升资产规模、资信等级和投融资能力,降低负债率和融资成本,逐步形成若干家定位明确、主业突出、规模较大、负债合理、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集团公司。

三、推进业务转型,实现商业经营。应突出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强化现金流和经营性收入支撑,通过税收优惠及投资补贴,提高平台公司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降低投资主体的单体融资压力,把平台公司公益性投资逐步过渡为经营性投资。尤其是特许经营权的项目,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如水、电、热、气、交通等经营性项目。

四、厘清相互关系,引导自主运营。一是明确政府与平台公司各自的责任,强化预算管理,建立新型法人主体关系,构建借、用、还一体化的投融资管理体系。二是逐步减少政府对平台公司运营中的行政干预,让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运营模式,独立自主经营,政府作为出资人实现从“管理职能”向“监督职能”的转变。

五、拓展融资方式,推动直接融资。通过鼓励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来解决平台公司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和自身流动性资金的需求,提升平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重组,逐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收入。以及推进多层次、多方位的股权融资,提升混合所有制的比重等。

提速降堵 让城市交通活起来

叶素健 委员

城市交通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针对我市城市交通存在问题,我们建议紧盯一个核心、把握两个维度,提速降堵,让城市交通活起来。

紧盯一个核心:交通组织优化。聘请交通工程专家、专业的服务公司等为滁城路网改造、片区交通组织、交通堵点治理等提供指导。按照一个路口一个优化方案、一条路段一套解决办法的原则,对天长路、南谯路、丰乐大道、西涧路等城市重点路段、路口及白云、苏宁、万达、九九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勘察,做好交通需求分析,充分、合理、科学地使用现有道路和设施。

把握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是指交通工程建设,要寸土必争;时间维度是指交通控制,要争分夺秒。在交通工程建设上,要有序分步组织开展主次干道、城市支路改造,打通部分瓶颈路段,完善城市道路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对部分路口进行展宽改造,增加路口进口车道,并科学分配车道,可参照推广上海路等的右进右出模式,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对道路空间进行优化调整,增加路牙石以上退让空间停车泊位设置,通过中心绿化隔离、机非物理隔离等措施明确路权。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特别是天长路周边商业圈及高杆灯区域停车场建设,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充分挖掘小区内外停车资源,缓解停车难问题。加快绕城高速和城区环线建设,建设南北向、东西向快速或高架通道,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行人过街通道等限制设置。优化重点路口改造,对路口导流线、导向车道线等进行规范调整,增设行人驻足等待区域,推广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配置,提升路口交通秩序。根据实际发展立体交通,推进立交桥、下穿隧道、地下过街通道的规划建设。在交通控制上,要制定多时信号方案,根据交通流特征,全天分为高峰、次高峰、平峰、夜间多个控制时段,精细设计配时方案。推进信号联网联控,尽快完成153个灯控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信号与流量自动匹配,实现自适应智能配时、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和绿波通行,减少绿灯空放损耗和红灯排队的等待时长,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进一步加强“岭上硒谷”建设

陈芳 委员

我市富硒功能农业虽然发展前景较好,但我区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发展规模小,在打造“岭上硒谷”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借鉴江西宜春、宁夏中卫、广西贵港等地的成功实践,结合我市功能农业发展的现状,为抢抓功能农业发展机遇,打造安徽功能农业集成示范基地和“岭上硒谷”,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质量、高起点编制产业规划,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借鉴其他地区经验,聘请专业团队,高质量编制未来5-10年全市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总规划,确立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发展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编制南谯、全椒、定远、凤阳、明光和来安等分水岭区县发展功能农业具体规划,配套出台支持功能农业发展的政策。

二、在南谯区和全椒县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在前期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南谯区和全椒县优先开展富硒功能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在布局上,重点谋划选择自然环境优、农业基础设施好的乡镇,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结合优势作物品种建设示范基地。在品种上,优先发展富硒优质稻和部分富硒特色农产品,结合现有特色产业,通过5年建设,打造出点多面广的试点示范基地,把“小品种”做成“富硒大产业”,全面支撑“岭上硒谷”建设。

三、加强推介与宣传滁州富硒功能农业产业。一是利用我市建有滁州功能农业科技园和富硒功能农业院士工作站,参与组织两个省级功能农业平台等优势,通过在滁州举办或参与其他地区功能农业专题论坛、会议、展会等形式对我市打造“岭上硒谷”和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进行宣传;二是加强对我市功能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为我市功能农产品打开广阔的消费空间。三是高标准建设“岭上硒谷”功能农业科普展示馆。在南谯区选择显示度高的区位,建设一个集微量元素硒和功能农业知识科普、滁州市“岭上硒谷”建设成果集中展示和富硒功能农产品体验、销售为一体的展示平台,提高广大市民对富硒农产品的认知度。

依托太仆寺打造滁州“马博”

李学斌 委员

日前,复建的滁州“南京太仆寺”已对外试运营,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在原址上按照原样恢复的管理马政的中央机构古建筑群,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太仆寺及古代马政的好去处。然而,浏览参观后有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在偌大建筑群中马政内容有限,马文化展示不足,带来“空”的感觉。所以将太仆寺的定位和现有布展加以调整充实,依托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平台,顺势而为,将古今中外马文化进一步充实进去,顺势而为,打造“中国(滁州)马文化博物馆”,可谓一举两得、适得其所,也是理所当然。为此,提出打造滁州“马博”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传统与新媒体讲好太仆寺的故事,使之与琅琊山醉翁亭、丰乐亭比翼齐飞,与老城文物景点融为一体,进一步扩大太仆寺的知晓度,避免遭遇有人询问太仆寺是不是庙的尴尬。

二、加强资料收集。有关马文化的资料、图片、影像、实物等的搜集、征集摆上日程,加快整理、制作、布展的进度与力度,尽快将太仆寺衙署打造成长江黄河之间唯一的“马博”。

三、打造主题馆。可打造马艺馆,陈列有关马的绘画、摄影、书法;打造名人馆,展示马姓和属马的古今名人;打造名马馆、咏马馆,陈列有关马的成语、诗文;打造乐马馆,展示有关马的娱乐活动内容等。

四、增加视听区。制作或精选影视作品中关于马的精彩片段,将影像加以集萃,比如茶马古道、著名马战等,不少于半小时时长,让游客在此享受到马文化的视觉盛宴。

五、建好两个区。拍照区和文创售卖区,提供石马、古代马车、甲胄、兵器等道具,供有兴趣的游客有偿拍照;丰富文创产品满足游客文化心理需求,同时增加收入服务于景点。

推动互联网时代健康滁州建设

李维春 委员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是为全体国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先后出台相关文件,滁州市全面启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各级医疗机构,医保、卫生主管部门等纷纷响应,为推进健康滁州进程,加快健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议依托“互联网+”技术、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一是完善“互联网+健康医疗”系统。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医院,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强信息管理,构建基于联盟链的全民健康信息区块链平台,解决目前信息化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疗数据互通共享,不断完善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我市医疗机构之间与医联体(医共体)内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推动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坚持统一标准,对各级医疗机构、医保、社保、卫生管理部门建立的各种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资源库”的“五统一”要求进行系统改造。坚持数据共享,打破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将医院信息流与上下游关联用户的信息需求结合起来,将医疗、医保、保险、养老等信息资源与数据放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建设全市统一、通畅、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坚持高效应用,挖掘、管理、应用好这个平台,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效率,如推动医保按病种付费及DRGs组付费方式、建立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并为开展智慧医疗创造条件。

三是破除行业与部门壁垒。逐步破除行业壁垒、部门壁垒,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和统计结果的科学性,行业、部门之间要充分进行有效沟通与联系,实现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发挥医保局综合管理职能,加强医保基金的使用管理、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与部门进行有效对接;整合挖掘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一步应用到医疗、医保、社保、卫生管理等领域,做到一次采集、共享使用。

在弘扬醉翁亭文化上下功夫

邹永远 委员

近年来,滁州市政府部门及民间组织,不断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醉翁亭冠名举办文化活动和比赛,举办醉翁亭记景区研学旅行,成立滁州市醉翁亭文化园,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对传承醉翁亭文化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相对凤阳的大明文化和全椒的儒林文化,醉翁亭文化在弘扬方面还需大力加强,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深刻领会醉翁文化的内涵,把醉翁亭文化中的园亭文化、山水文化等物质方面内容及“天人和一”的精神层面进行细化,提炼出具体可行的方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助推滁州逐渐形成醉翁亭文化热,另一方面对带动滁州的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二、从娃娃抓起。把《醉翁亭记》常态化的带入我市中小学经典诵读中,让我市的中小学生对本土文化产生自豪感,滁州市教育教体局可发文,要求我市中小学生开展以《醉翁亭记》为主旨的读写竞赛活动。

三、文联可开展关于醉翁亭文化方面丰富多样的活动。滁州作协可利用自身优势常态化开展醉翁亭文化征文活动;滁州市戏剧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曲艺家协会、可排练关于醉翁亭文化的系列节目;滁州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可联合常态化开展醉翁亭文化、书法、美术摄影、征稿活动,可在琅琊山风景区展出有关醉翁亭文化系列获奖作品。

四、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要发挥弘扬醉翁亭文化的主体作用。醉翁亭坐落在琅琊山内,醉翁亭文化是琅琊山文化的核心,欧阳修在滁州时,开发建设了醉翁亭、丰乐亭,醉心亭、幽谷泉等并作记立碑。欧阳修在滁州时,他几乎将所有歌咏滁州的诗文都寄给了如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曾巩等朋友。琅管委或醉翁亭工作人员可以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欧阳修在滁的诗文,醉翁亭里有大量的名碑石刻,琅琊山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可以经常联合在醉翁亭内开展关于醉翁亭文化的书法、绘画、诵读等系列活动。

提升我市养老护理水平

徐晓红 委员

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截至2018年底,滁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80.51万,占总人口19.5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5.46万人,占总人口的13.48%。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调研,我们对提升我市养老护理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一、由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养老服务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和等级评定工作。建议向社会倡导“养老护理员”职业概念,规范“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对照国家标准,上岗前参加取得资质的第三方培训机构组织的岗位培训,培训合格的由人社、民政部门联合出具证书或相关证明材料。同时把拥有“养老护理员”资质人员比例纳入养老机构收费评级的标准,鼓励养老机构选用或培养专业人才。

二、对“一级/高级技师”给予一定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建议政府出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资待遇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吸引更多人从事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和家庭可根据护理员等级支付报酬,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等级给予养老护理员本人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切实提高一级、二级高级别养老护理员待遇。

三、政府鼓励大学生就业选择养老护理行业,鼓励志愿者队伍建立。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职业技术学校和大中专院校开设“养老护理”“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可以和养老机构、社区等单位联合定向培养。鼓励大学生从事养老服务职业,如参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从事为期1-2年的养老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政府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如参加养老服务计划的,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定期到社区或老人家中为老人进行义诊和为养老护理师进行培训,为老人提供日常医疗保健指导,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马有山 委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市电子商务市场经营主体达8559家,2019年1至11月份,全市电子商务实物交易额190.5亿元(不含电商服务交易额)。电子商务已成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如何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下决心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带动农民居民从事电商创业和就业;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技术人员,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的建设,为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要搞好教育培训,结合职业教育资源,以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和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户等创业群体为重点,开展更多有效的培训。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为契机,加强农村道路和宽带网络建设,提升覆盖率和传输速率。拓宽村级道路,改造乡村桥梁,保证能安全通过10吨以上重车,并把所有“断头”公路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交通网;用宽带传输线路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串联起来,保证广大农民在家里或田间地头都能够利用电脑、手机无忧上网;建立安全检测及溯源追踪系统,每一款农产品均需通过农残、兽残等多项指标检测,让消费者可直接通过手机扫码,实现对品类、种植、批次等信息进行追溯,真正使农产品达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让食品更放心。

三、以农村电商服务站为基础,鼓励商贸、供销、邮政各方共享硬件设施和网络服务,加快农村物流体系网络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网络,进行物流管理和协调,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确保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上建立常温/冷库仓配系统。

四、搭建农村电商金融服务平台,以农村电商场所为基点设立支农服务点,打造融线上电商、线下资金结算为一体的电商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与电商的融合性;创新服务方式。加大与百信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的合作,打造新型融资方式,提升信贷服务水平;创新贷款审批方式,降低信贷准入门槛,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为农村电商提供全方位信贷服务。

鼓励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

夏晨辰 委员

老字号企业曾凭借其优秀的服务理念、独特的产品在历史长河中经受起了各种考验,但如今面对现代高度竞争的生产,大多数老字号产品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以前,逐渐跟不上市场步伐。在很多老百姓心中,老字号并不单纯的是商品,它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不仅关乎企业的经营发展,还是一座城市别具特色的“历史名片”,在吸引旅游、促进商贸上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如何重建老字号企业文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加强老字号传承保护。开展我市老字号文化资源调查研究,编制老字号传统技艺工艺目录,梳理一批重点保护的老字号传统技艺工艺。鼓励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老字号企业等单位,运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对老字号传承人及传统手工技艺、发展史料和老字号纸质、照片、音像、实物、口述档案等进行收集、记录、整理和保护。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老字号标识使用规定,确保老字号企业规范使用老字号标识。鼓励和支持老字号进行商标、域名注册和专利申请工作。通过专利申请、商业秘密保护等方式对老字号独有产品配方、工艺、服务等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老字号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老字号知识产权纠纷互助合作及多元化解机制,依法打击侵犯老字号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老字号产品的不法行为。

三、推动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探索建立由专家学者及老字号掌门人、传承人等组成的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专家库。鼓励老字号企业引入高层次管理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探索老字号企业与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建“工匠传承工作室”,开展学历教育或老字号员工技能培训。鼓励老字号技艺传承人到学校兼职任教、授徒传艺。

四、创新经营管理和产品服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在服务上要不断创新完善,可借鉴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老乡鸡”创新做法,精细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引导开发老字号纪念品、礼品,支持老字号企业与旅游企业在景区宣传推广方面开展合作。鼓励老字号企业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发展在线预订、网订店取等服务,创新消费业态。

加快发展碧根果特色产业

宇庆忠 委员

碧根果是薄壳山核桃树的果实,被称为“长寿果、健康油、高档材、风景树、绿银行”,我市薄壳山核桃与原产地纬度相同、气候土壤等条件相近,经省内外专家认定,是薄壳山核桃适生区。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薄壳山核桃,目前全市面积已达10多万亩,其中,全椒县已近6万亩,位居华东地区县级规模之首,已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针对薄壳山核桃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资金投入不足,品种技术不优,产业链条不长等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培育优良品种,提升科技水平。要依托国家科研机构建立良种培育基地,根据区域性栽培试验,选定2至3个产量、品质、抗逆性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在全市推广,对前期品系不清、表现较差的进行嫁接和改良,整体提升我市薄壳山核桃品质档次。加强与省内外技术院所联系,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聘请知名专家为首席专家,邀请专家辅导培训,组织企业和大户考察学习,加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快提升技术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加强基地建设,创建示范园区。加强薄壳山核桃基地道路、仓储、喷滴灌设施建设,选择基础相对较好的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创建若干个薄壳山核桃示范园,应用智慧林业和物联网技术进行科学生产和管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碧根果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木本油料示范基地。

三、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我市薄壳山核桃三年内陆续进入盛果期,要积极开展招商,和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分步建设碧根果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要超前谋划,积极申报碧根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结合旅游业,打造碧根果特色小镇,建成森林康养、休闲、采摘及观光的乡村旅游基地;建立碧根果产品研究所,研发加工系列食品;建立中国碧根果电商平台,把滁州碧根果销往全国,走向世界。

从委员中来 到委员中去

谢辉 乡镇(街道)政协工作召集人

自2019年5月光荣加入乡镇政协召集人的队伍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功能型党支部书记、政协召集人3个角色和岗位上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作为乡镇街道政协召集人,有委员的义务,有组织的职责,也有联系的作用,至少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组织委员履职。自己也是委员,从委员中来,再到委员中去,充分尊重并突出委员的主体作用,及时了解委员意愿,注重发挥委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街道15位政协委员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主动加入法律、文化和心理咨询3支社区服务队,并选任出3名队长协助召集人组织活动,从而也实现了委员自我管理。

努力当好“三员”。在落实计划和开展活动中,要努力当好委员们的三员:即组织员、联络员和服务员。认真当好会议、活动、调研等组织员;当好上下协调通知的联络员;当好每一位委员身边的服务员,发挥自己作为召集人作用就是让所有委员充分发挥作用,利用社区政协委员活动点设立委员之家、委员联络室和委员充电室,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搭建沟通桥梁。由于召集人的牵线,委员们近距离了解社区、体会民生,让我感觉到我们召集人还可以是桥梁,是委员与社区、与群众、与民生之间的桥梁。搭起这个桥梁,让社区来吹哨、委员来报到,委员们学习宣传、民意收集、调研协商、服务群众都有了平台。

做好结合文章。委员发挥作用还要做好“结合”这篇大发文章,结合社区实际、结合重大节点、结合身边的协商、结合社情民意、结合调研成果、结合考核评优等等,让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更加贴近民生、走进百姓。

2020-01-0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137.html 1 3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