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7日
第A12版:两会特别报道

坚持改革创新 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

鲍安平 方旻

这是滁州林业建设的最新成果:全市森林面积7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86%,林木蓄积量,活立木蓄积量193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470亿元……

近年来,滁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紧生态修复治理,着力打造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

池杉湖

实施重大工程 实现绿色新崛起

1954年,原国家林业部在此建立老嘉山机械化林场,几十年打造了“关内人工林第一家”!

滁州,对绿的追求从未止步!2012-2018年,累计完成造林162.08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8个百分点。

2019年,滁州市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国土”国土绿化提升和“十百千万”串珠成链行动,打造千里森林长廊,串起美丽乡村景观带。安徽省“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现场会在我市全椒县召开。

全市共投入国土绿化资金3.6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林业近12亿元。完成造林24.05万亩,退化林修复1.71万亩,森林抚育62.06万亩。创成1个省级森林城市、10个省级森林城镇、75个省级森林村庄;新建和提升森林长廊380.2公里。

全椒县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乡村绿化工程,加大财政奖补,引进龙头企业62家,发展薄壳山核桃5.2万亩,建成55公里“美丽乡村一环线”。碧云湖、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炮楼山山地公园等绿色景点风景如画。

明光市重点围绕“XO”线,建设“花海明光”,大力发展森林生态观光旅游、湿地观光旅游,打造兴林富民的增长点。形成自来桥镇“榉树之乡”、张八岭镇“朴树之乡”。

定远县投入资金5212.6万元,高标准建设滁淮高速连接线道路两侧绿化长廊12公里;同时打造以蒋集镇、三和集镇、拂晓乡等五个乡镇为重点的万亩薄壳山核桃产业示范区。

强化资源监管 促进绿色新发展

滁州市林业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2016-2018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完成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等勘界立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一张图成果,扎实开展森林督查和绿卫行动,共查处图斑2586个。成立3人专职工作小组,在全省率先在开展风电场排查工作,摸清了22个风电项目用地情况,对违规使用林地的项目进行查处。

市林业局积极争取项目支撑,投入资金500万元建立林长制信息系统和“五个一”APP平台,打造集营造林管理、林木采伐、资源监测、项目建设、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业产业发展等多功能大数据平台,提升林业综合治理能力。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格采伐限额审批,林木采伐总蓄积量34.11万立方米,林木消耗量下降49.46%。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全市立刑事案件50起,刑事拘留17人。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66万亩次,“四率”指标全面完成。扎实开展古树名木,全市277株古树均得到有效保护。

凤阳县在古树名木保护上实行“一树一策”、“一树一人”、“一树一证”、“一树一述”,财政预算70万元,落实管护人员19人,编辑出版了《凤阳古树传奇》一书。

强化湿地生态保护。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积极探索长江沿岸圩区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共有4大类9种类型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其中8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90921.81公顷,位列全省第四。

依托长三角区域化合作契机,创新两省合作共建机制,将滁州湿地保护工作与南京无缝对接。来安池杉湖湿地公园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合作共建湿地公园的典范,建成长江最美岸线安徽滁州段,全球仅存不足500只国际极度濒危鸟类青头潜鸭在此栖居。2019年4月,全省第38个爱鸟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池杉湖湿地公园举办。

培育特色产业 打造绿色新引擎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扶贫,坚定不移走生态惠民富民之路。着力发展七大林业增效产业,重点培育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精品苗木和果木“三树两木”产业。1家获国家林业产业龙头企业,41家荣获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创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2个。全市新建改造“三树两木”面积27.56万亩,总面积达162万亩。我市选送的果品在北京世园会果品大赛中斩获1金3银2铜。

在林业生态工程上重点向贫困村倾斜,贫困村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11个贫困村创成省级森林村庄;现代林业示范区带动贫困户就业71人。在林长制“一林一员”中,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248人。

做优薄壳山核桃文章。2019年,全市薄壳山核桃新增造林3.8万亩,总面积达10.8万亩,建立示范基地15个,全市薄壳山核桃产量100余吨,占全国1/4。全椒县建成全省最大高标准果园化薄壳山核桃县级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碧根果之都”称号。

做优国家级麻栎产业示范区文章。自主创新的麻栎短轮伐期经营技术为全国首创,《麻栎炭用林培育技术规程》被正式发布为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全市麻栎林面积达56万亩。南谯昌春木炭合作社荣获2019年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做优国家战略储备林特色基地的文章。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滁州市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力争融资50亿,重点打造“三棵树”等国家储备林基地100万亩。

做优精品苗木文章。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52万亩,产值超过30亿元,成为全省三大苗木基地之一。其中,来安县苗木花卉面积15万亩,花木年产量达7000万株以上,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全椒县美心园林流转土地9000余亩,发展精品苗木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14人,人均增收1.5万元;贫困户土地租金5.96万元。

做优森林旅游文章。提升5个国家级、4个省级森林公园建设,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一批集旅游康养、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新亮点。

深化林业改革 释放绿色新动能

“林木所有权证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凭着这个证,我已经从银行贷款8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难题。”滁州市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昌春高兴地说到。

如今,林业改革释放出的动能正转化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生态福祉和生动实例。林长制改革考核位列全省第三,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实行网格化护绿、项目化增绿、信息化管绿、产业化用绿、市场化活绿,完善三单、督察、会议、考核、专报等5项制度,推进“五个一”平台建设,落实“一林一档”3166份、“一林一策”1671份、“一林一技”258名、“一林一警”524人、“一林一员”2877人。探索非林地上栽植林木发放林木所有权证,解决经营主体贷款无抵押物问题。2019年累计发证297本、贷款金额1.38亿元。

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积极发挥林长制改革引擎作用,围绕市场化活绿,强化林业投融资服务,推动金融资本“上山入林”。成立首个市级林业投融资平台,滁州润森林投公司积极与皖森投对接,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推送“五绿兴林·劝耕贷”等一批金融产品,全市林业贷款9.4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51亿元。完成林业贴息贷款23944万元,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358.27万。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林业经济工作领导组织,制定《滁州市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力争融资50亿元,重点打造“三棵树”等国家储备林基地100万亩。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充分利用全省最大国有林场群的优势,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好、结构调整好、资源管理好、产业效益好、基础设施好、队伍建设好“六好林场”建设。在机制创新上,实行“一场两制”,全市成立12个营林绿化公司,安置富余职工236人,承接各类绿化项目营收1.36亿元。充分挖掘森林文化,举办首届国有林场职工文化节,建立场史馆,皇甫山林场获批“国家英雄林”建设点,该场退休职工高青旺、高红父女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高青旺被列为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

当前,全市林业系统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和林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五绿”,实施“五化”,着力建设江淮分水岭生态保护样板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创新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先导区,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样板。

“奋进新时代,林业人要展现新作为。”全市林业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力打造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

林权改革促增收

湿地保护

薄壳山核桃

国土绿化

麻栎林

皇甫山林场

2020-01-0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121.html 1 3 坚持改革创新 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滁州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