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2日
第A03版:副刊

别让聪明误了孩子

□见 丰

没有人不喜欢天资聪慧的孩子。清朝有一位学者,叫张履祥,写了一部家训,叫作《训子语》。告诫人们:生个孩子,如果笨一点、纯朴一点,倒可以放心,不用替他担心太多。如果生下的孩子聪明伶俐,还真需要多担一份心了。有人表示不理解,孩子聪明有什么不好?

有人统计过,从历史上看,遭遇挫折失败的十有七八是聪明孩子,纯朴厚道的孩子占不到百分之二三十。这正是张履祥所担心的:愚笨一点、厚道一点的孩子,做什么事都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做坏事,少惹事,不惹祸,倒是一生平安。那些仿佛很聪明的孩子,多举止轻狂,父母又娇惯,做事缺少恒心,三分钟热情,又自视清高,一件事很难坚持,很难善终。

天资聪慧,是一大优势。如果凭借天资聪慧的优势,放弃学习,拒绝学习,或者不认真学习,不刻苦学习,就会被相比天资不如自己的人反超过去。孩子聪明,却不能用来炫耀,如果家长老是夸孩子,别人也会附和你,跟着夸奖孩子,在孩子还不会明辨是非的年龄,这种优势,也许很快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盛气凌人,一种趾高气扬,一种自以为是。孩子小,他不知道大人夸小孩总是夸大其词,孩子却当真听,再和周围的孩子一比较,感觉确实比别人聪明。你说他还会认真刻苦学习吗?他还能做到不骄傲自满吗?这正是让人担心的地方。

张履祥担心的,并不只是孩子,也担心孩子的家长,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环境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让人随波逐流。在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精英教育中,天资聪慧作为一种特质,不是加以保护,总是被“过度开发”;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躁心态下,一些孩子甚至还不会走,家长就要求孩子学跑。要求孩子不仅仅是跑,还要快跑,还要跑在别人前面去,把别人远远甩在身后;结果是这也学,那也学,最后贪多嚼不烂,这也没有学好,那也没有学成。多而不专,学而不精,反而不如“笨一点”的孩子。

有专家表示,不懂教育的人,任意提前教育的年龄,却不知道学龄前的学习是事倍功半,费了很多年,孩子学得很苦,记下一两百个汉字,学了几句英语,一旦进入入学年龄,别人的孩子虽然没有学这些,从零起步,似乎存在差距,然而这个差距往往在一年之内就会消失,大家追平了。此时如果你明白张履祥的担心,加以注意,还为时不晚,就怕头脑中形成孩子天资聪慧的定势,走不出来;傲视的个性,改正不过来;那样将可能慧毁掉孩子的一生。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的警示言犹在耳,方仲永天资好,却不重视再学习,最终导致江郎才尽,褪色为泯然众人。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宋代诗人苏轼在《洗儿》一诗中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今天,我们不能再做这样拔苗助长的傻事。

2020-01-0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3910.html 1 3 别让聪明误了孩子 /enpproperty-->